控制慾强大的母亲
一些女儿会抱怨母亲控制慾很强。那什么叫控制慾呢?
控制就像一根绑在对方身上的绳子,有时是必要的,就像婴幼儿学步阶段,有的父母会用专门的绳带束缚在孩子身上,另一头牵在自己手里,以防孩子摔倒;有时控制却是多余的,甚至让人痛苦,就像孩子已经可以安全奔跑时,仍要用这样的绳带将他们束缚。
控制是不是过分,取决于控制方式和程度是否和孩子的发展状态匹配。
比如对一个十岁的孩子,要求他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,去哪里、和谁一起玩都要告诉父母,这样的做法并不过分,甚至非常必要。
但对一个二十岁的孩子(已经是成年人了!),这样的要求可能就没必要了。
许多母亲都对女儿有超出必要範围的控制,比如有的母亲会要求已经成年的女儿:
●按照母亲觉得「得体」的方式穿衣服。
●交往的朋友,无论男女,都必须清楚对方的家世底细,并徵得自己的同意。
●和谁一起出去玩、做了什么,都要如实地告知自己。
●涉及人生选择的大事,比如考试填志愿、找工作、定居、买房、择偶等,都必须先经过母亲的同意。
如果母亲由于创伤导致的不安全感、被抛弃的恐惧,甚至被害妄想过于强烈,她对女儿的控制就会超出常态,让人窒息。
●生存安全感不足的母亲,可能会在女儿牙牙学语时,就教她数学和英语,希望她一路学习优秀(且仅仅学习优秀,体育、文艺、外表穿着,都不要出众);在出类拔萃的女儿终于毕业后,又要求她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,例如医生、公务员、教师,全然不顾及女儿个人的兴趣和潜力。
●有被抛弃恐惧的母亲,早年可能没有稳定的情感依恋对象,所以下意识希望女儿来扮演这个角色。她们喜欢即时掌握女儿的各种动态,也许嘴上说「为了妳的安全」,但其实是担心女儿「抛弃」自己。有的母亲会希望女儿秒回讯息,如果女儿没有接电话,就会怀疑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;有的母亲会以各种理由阻止女儿去外地求学或工作;还有的母亲不能接受女儿有任何自己不知道的「小祕密」——在她们看来,「祕密」意味着「隔心」,「隔心」意味着背叛和抛弃。
●有被害妄想的母亲,则会时常用负面的社会新闻案例对女儿进行说教。
备受束缚的女儿,起初多半会接受母亲的控制,牺牲自己的感受和愿望,以维持和母亲的良好关係。但当她们的自我力量累积起来时,可能就会开始反抗母亲。
这种反抗有时是明显的,比如生气、发火、争吵;有时则是隐祕的、无意识的,女儿自己也察觉不到。比如母亲想让女儿用功学习,女儿却常常对着书本发呆;母女二人一起出门旅游,「一不小心」就走散,女儿的手机还偏偏没电。
过度的控制迟早会引发反抗,两、三岁的孩子会透过乱扔食物反抗父母;青春期的孩子可能透过拒绝穿卫生裤或早恋来反抗;到了青年时期,这种反抗则可能是放弃自己的学业,或嫁给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人;到了中年,则可能会辞职、出轨、离婚……,反抗发生得越晚,破坏性越大。
当女儿意识到自己在反抗母亲时,也许表面气势汹汹,但内心常有很多複杂的感受。
●自责——「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,我居然还和她对抗。」
●羞耻——「我这么不孝顺,没脸见人了。」
●失望——「为什么妈妈不是我希望的那个样子呢?」
●恐惧——「我这样对妈妈,她会不会不爱我?会不会憎恨我?」
●同理心——当自己的反抗让母亲难过时,自己也会感到难过,彷彿受到了母亲情绪的感染。
而母亲意识到孩子在反抗时,也会有各种複杂的反应。
●愤怒——女儿居然反抗自己。
●委屈——女儿不能明白「当妈的一片苦心」。
●被背叛和被抛弃感——女儿从此不属于自己,唯一一个无条件服从自己的人没有了。
●焦虑和恐慌,被害妄想被激起——「女儿这么倔强,一定会吃亏的!真的吃亏了将来怎么办才好?」
●失望——「女儿不会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了。」
如果母亲不愿体会失望的感觉,可能会加大控制力度,要么用强势的手段进一步压制、掌控女儿,要么用「弱势」的手段,让自己显得可怜,甚至无意识地引发某种疾病,以此来胁迫女儿屈服。
一些女儿会抱怨母亲控制慾很强。那什么叫控制慾呢?
控制就像一根绑在对方身上的绳子,有时是必要的,就像婴幼儿学步阶段,有的父母会用专门的绳带束缚在孩子身上,另一头牵在自己手里,以防孩子摔倒;有时控制却是多余的,甚至让人痛苦,就像孩子已经可以安全奔跑时,仍要用这样的绳带将他们束缚。
控制是不是过分,取决于控制方式和程度是否和孩子的发展状态匹配。
比如对一个十岁的孩子,要求他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,去哪里、和谁一起玩都要告诉父母,这样的做法并不过分,甚至非常必要。
但对一个二十岁的孩子(已经是成年人了!),这样的要求可能就没必要了。
许多母亲都对女儿有超出必要範围的控制,比如有的母亲会要求已经成年的女儿:
●按照母亲觉得「得体」的方式穿衣服。
●交往的朋友,无论男女,都必须清楚对方的家世底细,并徵得自己的同意。
●和谁一起出去玩、做了什么,都要如实地告知自己。
●涉及人生选择的大事,比如考试填志愿、找工作、定居、买房、择偶等,都必须先经过母亲的同意。
如果母亲由于创伤导致的不安全感、被抛弃的恐惧,甚至被害妄想过于强烈,她对女儿的控制就会超出常态,让人窒息。
●生存安全感不足的母亲,可能会在女儿牙牙学语时,就教她数学和英语,希望她一路学习优秀(且仅仅学习优秀,体育、文艺、外表穿着,都不要出众);在出类拔萃的女儿终于毕业后,又要求她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,例如医生、公务员、教师,全然不顾及女儿个人的兴趣和潜力。
●有被抛弃恐惧的母亲,早年可能没有稳定的情感依恋对象,所以下意识希望女儿来扮演这个角色。她们喜欢即时掌握女儿的各种动态,也许嘴上说「为了妳的安全」,但其实是担心女儿「抛弃」自己。有的母亲会希望女儿秒回讯息,如果女儿没有接电话,就会怀疑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;有的母亲会以各种理由阻止女儿去外地求学或工作;还有的母亲不能接受女儿有任何自己不知道的「小祕密」——在她们看来,「祕密」意味着「隔心」,「隔心」意味着背叛和抛弃。
●有被害妄想的母亲,则会时常用负面的社会新闻案例对女儿进行说教。
备受束缚的女儿,起初多半会接受母亲的控制,牺牲自己的感受和愿望,以维持和母亲的良好关係。但当她们的自我力量累积起来时,可能就会开始反抗母亲。
这种反抗有时是明显的,比如生气、发火、争吵;有时则是隐祕的、无意识的,女儿自己也察觉不到。比如母亲想让女儿用功学习,女儿却常常对着书本发呆;母女二人一起出门旅游,「一不小心」就走散,女儿的手机还偏偏没电。
过度的控制迟早会引发反抗,两、三岁的孩子会透过乱扔食物反抗父母;青春期的孩子可能透过拒绝穿卫生裤或早恋来反抗;到了青年时期,这种反抗则可能是放弃自己的学业,或嫁给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人;到了中年,则可能会辞职、出轨、离婚……,反抗发生得越晚,破坏性越大。
当女儿意识到自己在反抗母亲时,也许表面气势汹汹,但内心常有很多複杂的感受。
●自责——「妈妈为我付出了这么多,我居然还和她对抗。」
●羞耻——「我这么不孝顺,没脸见人了。」
●失望——「为什么妈妈不是我希望的那个样子呢?」
●恐惧——「我这样对妈妈,她会不会不爱我?会不会憎恨我?」
●同理心——当自己的反抗让母亲难过时,自己也会感到难过,彷彿受到了母亲情绪的感染。
而母亲意识到孩子在反抗时,也会有各种複杂的反应。
●愤怒——女儿居然反抗自己。
●委屈——女儿不能明白「当妈的一片苦心」。
●被背叛和被抛弃感——女儿从此不属于自己,唯一一个无条件服从自己的人没有了。
●焦虑和恐慌,被害妄想被激起——「女儿这么倔强,一定会吃亏的!真的吃亏了将来怎么办才好?」
●失望——「女儿不会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了。」
如果母亲不愿体会失望的感觉,可能会加大控制力度,要么用强势的手段进一步压制、掌控女儿,要么用「弱势」的手段,让自己显得可怜,甚至无意识地引发某种疾病,以此来胁迫女儿屈服。
精彩评论